四成受访人曾遭遇家庭暴力,30-40岁人群家庭暴力发生率最高。日前,市妇联披露一份东莞家庭暴力状况调查报告。调查显示,东莞市家庭暴力的发生频率不高,但是发生率并不低,家庭暴力与文化程度并无必然联系。诱发家暴的数个原因中,“赌博、酗酒、吸毒等不良嗜好”排第一,“婚外情”紧随其后,妇联分析认为,家暴诱因很多,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是根本。
据悉,东莞市妇联和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(东莞站)从2010年起,进行了一次有关家庭暴力的社会调查。调查的对象是居住在东莞市的中国男女公民,男性903人,占32.4%;女性1881人,占67.6%。
调查报告显示,调查中有1679人称自己家庭中“从来没有”发生过家庭暴力,占总人数的60.3%。有756人承认自己家庭中“曾经有过(家庭暴力),极少”,占总人数的27.2%。承认自己家庭中“偶尔发生”家庭暴力的312人,占11.2%。“经常发生”家庭暴力的37人,占1.3%。
通过以上图表,我们发现,东莞市家庭暴力的发生频率不高,但是家庭暴力发生率并不低,发生过家庭暴力的样本有39.7%(27.2%+11.2%+1.3%)。也就是说大约四成的受访人曾经发生过家庭暴力。而且是各种类型的家庭中发生。家庭暴力的普遍性仍不可忽视。
市妇联还将调查数据与调查对象的年龄作对照。选择“从来没有”比例最高的是40-60岁人群,选择“曾经有过”、“偶尔发生”、“经常发生”比例最高的都是30-40岁人群。这说明,要么是家庭暴力较普遍地存在于30-40岁的人中,要么是他们更倾向于坦然承认自己家庭存在家庭暴力。
值得玩味的是,与调查对象的性别相对照,选择“从来没有”的女性多于男性,选择“曾经有过,极少”的男性多于女性,选择“偶尔发生”的女性多于男性,选择“经常发生”的男性多于女性。
调查报告分析指出,由此推断,女性可能受到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等观念的影响,或是出于其他考虑,没有在调查时承认家庭暴力,或者选择了家庭暴力的发生率、经常性低于实际情况的选项。
调查报告还强调,很多人可能会误会家庭暴力与文化程度有关。片面认为文化程度低的人容易发生家庭暴力。但是本次调查显示,家庭暴力在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中发生率和发生频率都没有明显差异。家庭暴力的普遍性和承认程度,与当事人的文化程度可能没有必然联系。
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是家暴诱因之首
家庭暴力是如何被诱发的?在针对“您认为导致家庭暴力的原因是什么”的多项选择回答中,1858位被访对象认为是“赌博、酗酒、吸毒等不良嗜好”;1567人认为是“婚外情”;认为“传统思想:丈夫打妻子、父母打孩子,天经地义”有1477人;认为“法制观念不强,社会宽容"家务事"”的有1209人;认为“社会压力和生活贫困”的有1112人;认为“家庭琐事”的有951人;认为“经济收入不平衡,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”的有941人、认为“有心理疾病”的有883人;认为“法律不健全,缺乏预防措施”的有673人。
分析:妇女经济不独立是家暴根本
调查中,被访者大多选择了多个选项,认为导致家庭暴力的原因复杂多样。市妇联相关负责人透露,家庭暴力的直接原因还有很多,但究其根本,还是妇女在经济上不独立,对男方有依附性,家庭中男女地位不平等。
在对于“制止家庭暴力的最有效方法”的多项选择中,有1687人选择了“亲朋好友沟通、劝阻、调解”,占60.6%;1419人选择了“妇联、居委会等组织劝阻、调解”,占51%;973人选择了“公安机关介入”,占34.9%;440人选择了“媒体曝光”,占15.8%;73人选择了“其他”,占2.6%。
从调查结果来看,劝阻、调解被普遍认为是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方法。大多数被访者认为,通过劝阻、调解和好,是对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庭、社会关系影响最小,社会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。
调查中,市妇联发现“劝阻、调解”的主体,认可度最高的是亲朋好友,其次是妇联、居(村)委会等。这说明,鉴于受害人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等传统意识及亲情观念的影响,亲朋好友参与调解家庭暴力,帮助化解家庭纠纷,既合乎人情又是积极有效的方法,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意识,积极相助。
调查报告指出,制止家庭暴力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,除了发挥亲朋好友、妇联、居(村)委会等的力量,适时劝阻、调解,促成当事人沟通和好之外,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多机构合作制止家庭暴力、救助受害者的工作体系。